当前位置:首页>行业动态
三年融资216亿!2023年生物基材料投资报告精准分析
行业资讯 发布时间:2023年8月3日 19:08 来源:-浏览:1345
区域:
单位名称:
项目:
产品:
需求:
联系方式:
据《3060零碳生物质能发展潜力蓝皮书》显示,2021年中国生物质能总资源量达到34.94亿吨,能源化利用量约为4.61亿吨,实现碳减排量约为2.18亿吨。生物质资源产生量呈不断上升趋势,到2030年中国生物质总资源量将达到37.95亿吨,如果结合碳捕获和储存技术,生物质能各类途径的利用将为全社会减碳超过9亿吨。到2060年我国生物质资源量将达到53.46亿吨。
创业邦访谈15家生物基材料相关创新企业/机构及行业专家,综合分析生物基材料发展概况、产业链重点环节和热点赛道,展现近3年内中国投融资市场动态,总结行业趋势和发展机遇。
综合各家观点,睿兽分析智库认为的产业投资机会在于:
重点关注拥有核心工艺技术的技术型公司和构建从原料到产品全产业链的产品型公司。
上游生物质原料,关注有商业化价值的技术路径的新型碳源公司。重点关注秸秆等木质纤维素、CO₂利用相关公司,在提取加工工艺(如纤维提取、水解糖化等核心环节)和细胞工厂领域(如工业化菌株、酶等催化剂)具备高壁垒技术专利布局,持续提供稳定的和高质量的生物质产品。全球范围内都在寻求可规模化应用于生物基产业的新型碳源,包括生物废弃物(如农作物秸秆、甘蔗渣、城市有机垃圾)、工业废弃物(如工业尾气、废塑料、废弃木头)、非粮作物(如木薯、海滨锦葵、麻风树等)等。从应用成熟度来看,大部分新型碳源仍在实验室或小试阶段,当前较为成熟的、已有商业化验证的技术路线主要是秸秆纤维素和合成气。
中游生物基化学品,关注经济性的创新型生产工艺和有规模化落地能力的公司。生物基产业的生产工艺需在大规模量产状态下调试和定型,突破核心技术壁垒、简洁的合成路径,具备更好的经济性。领先的规模化落地产能将有力支撑公司在下游产品验证和订单交付的能力。
纤维素基材料:应用领域广泛,纳米纤维素正在示范生产阶段,其他产品大多尚未产业化。
木质素基材料:应用前景广阔,其中木质素磺酸镁、木质素酚醛树脂、木质素脲醛等已实现工业化生产。
淀粉基材料:已实现商业化,但原料主要来源粮食作物,非粮原料正在初步探索阶段。
生物基橡胶:杜仲胶已实现量产,衣康酸酯橡胶正在示范生产阶段,其余品种大多在研发和试生产阶段。
近10年,中国工业生物技术专利申请数量全球第一。技术进步使得生物制造产品,从高价值向某些大宗产品拓展。如,1,6-二磷酸果酸、黄原胶、L-苹果酸、长链
二元酸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少数产品已实现商业化生产。
批量化生产:乙醇、丙二醇、乳酸、丁二酸、长链二元酸、氨基酸、乙二醇、丁二醇、5-羟甲基糠醛等;中试阶段:乙烯、丙酸、异戊二烯、丁二烯等;小试阶段:烷烃、丙酮、丙二酸、乙二酸、己二酸、对苯二甲酸、环氧丙烷、己内酰胺等;
下游生物基产品及应用领域,关注品类清晰、商业化应用明确的企业。综合考虑市场规模、供需关系、化工竞品价格、技术成熟度等因素,选取化工产品中极具生物基替代潜力的核心品类作为主要产品方向。应用场景上,比较看好功能食品、添加剂、个护/化妆品、医药健康等高值应用,有市场发展前景的生物基材料助剂、生物基化学纤维等细分品类。生物基塑料、生物柴油及其衍生物、生物基橡胶等为发展热点。随着产业链的延伸,越靠近终端消费者的产品,与石油基产品的价格差距也越小。随着生物制造技术逐渐成熟,生物基能源、塑料、纤维、橡胶、涂料、复合材料、助剂等能源和材料领域都将有极大发展,未来产业容量可达到千万吨级。
生物基塑料:2026年达到297亿美元 Markets and Markets预测,全球生物塑料市场到2026年将达到297亿美元(2057亿RMB),CAGR为22.7%,增长主要归功于中国、印度和印尼等亚太地区。
生物基涂料:2027年达到182亿美元 Markets and Markets预测,生物基涂料市场预计将从2022年的115亿美元增长到2027年的182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9.5%,亚太地区是生物基涂料的最大消费市场。
生物基油墨:2026年达到85.7亿美元Smithers预测,2021年生物基油墨全球价值将到58.6亿美元,到2026年将到85.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7.90%。
生物基化妆品:2030年达到77.5亿美元BIS Research预测,到2030年全球生物基化妆品市场规模将达77.5亿美元,2022年至203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5.72%。
生物基粘合剂:2028年达到55亿美元IMARC Group预测,2022年全球生物基粘合剂市场规模将达到25亿美元,到 2028 年将达到5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3.78%
生物基表面活性剂:2027年达到34亿美元 IMARC Group预测,2021年全球生物基表面活性剂市场规模将达到24亿美元,到2027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4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5.92%。
生物基润滑油:2028年达到28亿美元IMARC Group预测,2022年全球生物基润滑油市场规模将达到22亿美元,2028年将达到2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9%。
生物基增塑剂:2027年达到18亿美元IMARC Group 预测,2021年全球生物基表面活性剂市场规模将达到12亿美元,到2027年将达到1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6.4%
第三波生物材料变革开启,生物基材料进入黄金发展期
在碳中和目标下,生物基材料为低碳循环经济的主要途径,化石基材料或在局部面临颠覆性冲击,随着生物基材料成本下降、化石基材料成本上升(碳排放税费增加)、以及“非粮”生物质原料的突破,生物基材料有望成为全球工业新的底层材料。
世界经合组织 (OECD) 的案例分析表明,生物技术的应用可以降低工业过程能耗15-80%,原料消耗35%-75%,减少空气污染50%-90%,水污染33%-80%。据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预估,到2030年工业生物技术每年将可降低10亿至2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
从产业链角度有来看,生物基材料上游原料主要包括谷物、豆科、秸秆、竹木粉等可再生生物质。目前主要是粮食原料,正往非粮生物质方向发展。中游的生物质化化学品处于发展期。目前产业链的关键控制环节为生物质向化工品转化的环节,特别是生物质的利用效率和非粮生物质原料收集方式等对产品的生产成本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下游为生物基材料产品及应用领域,主要包括塑料、农业食品、服装、绿色包装、医用材料等产业。一般均有成熟的化工产品为竞争对手,亟待生物基产品性能提升和成本下降,才能实现部分产品替代。
产业难点:商业化周期长,亟待性能提升和成本优化
对于大多数生物基产品(生物炼制路线)来说,从小试放大阶段到商业化阶段可能需要10年的时间,目前仅有少数产品实现商业化。生物基产品正处于技术攻坚和商业化应用开拓的关键阶段,面临2大难题:
1)技术突破:低浓度产物高效提纯分离、生物基聚合物合成等技术尚未突破,产品性能有待提升。
2)成本优化:当前生物基材料成本普遍高出同类石油基产品1倍以上,存在市场替代优势弱、推广应用难的问题(市场能接受的“绿色溢价”是有限的),成本降至与石油基材料持平(1万-2万元/吨),市场占有率才会有大幅提升。
中国市场格局:处于早期阶段,企业集中在聚乳酸(PLA)、医药健康、食品饮料、塑料(聚合物)赛道
生物基材料行业早期在食品、医疗、日化用品领域较多,从2017年起有更多的初创公司成立,融资热度逐渐升高。一些已上市的传统企业也在积极布局生物基产品,如三棵树、新乡化纤、中粮科技、溢多利、安琪酵母、华鲁恒升。
据睿兽分析不完全统计,以697家生物基材料企业为样本(上游原料企业尚未统计全),企业集中在中下游阶段。中游主要集中在聚乳酸(PLA)、聚酰胺(PA)、聚羟基烷酸酯(PHA)、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PTT)、2,5呋喃二甲酸(FDCA)赛道。下游集中在医药健康、食品饮料、塑料(聚合物)、生物基化学纤维、生物基材料助剂、生物柴油领域。
近5年一级市场融资稳步增长,以早期阶段为主
根据睿兽分析统计,2018年-2023年上半年国内一级市场累计公开披露融资事件258个,披露融资总额224.6亿元。从2019-2022年开始快速发展,2022年披露融资事件70个,披露融资金额128.2亿元,平均融资金额达1.83亿元。2023年上半年披露融资事件30个,披露融资金额52.24亿元,平均融资金额达1.74亿元。
融资事件以早期阶段为主。2020-2023H1完成196个融资事件,已披露融资金额216亿元。早期(A轮之前)融资事件166个(占85%),其中A轮融资事件95个,为投融资最频繁的轮次;成长期融资事件28个(占14%),披露融资金额75.09亿元;后期融资事件2个(占1%)。目前大部分生物基材料企业还在行业发展的早期,处于技术积累和商业模式探索阶段。
聚羟基烷酸酯(PHA)、医药健康、食品饮料、个护/化妆品热度较高
中游阶段,聚羟基烷酸酯(9个)、聚乳酸(8个)、5-羟甲基糠醛(5个)融资事件位列前3名;已披露融资金额,聚羟基烷酸酯(26.39亿元)、聚丁二酸丁二醇酯(9.03亿元)较高。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赛道因态创生物获得过亿美元融资,因而披露总额较高。
下游阶段,食品饮料(40个)、医药健康(35个)、个护/化妆品(19个)融资事件位列前3名;已披露融资金额,个护/化妆品(83.88亿元)、生物柴油(36.54亿元)、医药健康(22.22亿元)、食品饮料(18.28亿元)较高。个护/化妆品赛道因巨子生物在Pre-IPO轮获得73.3亿元融资,生物柴油赛道因EcoCeres怡斯莱2次获得共5.08亿美元融资,因而披露总额较高。
深圳、北京、上海为热点城市
根据睿兽分析统计,2020-2023H1国内一级市场融资事件数量上,深圳、北京、上海最多,均为25个以上。已披露融资金额上,西安、北京、香港最多。西安因巨子生物完成Pre-IPO轮融资,香港因EcoCeres怡斯莱获得大额融资,因而披露融资总额较高。区位上看,南方相较北方重点城市数量总体更多,长三角城市群表现出明显的区域集聚。
高瓴资本、经纬创投、红杉中国最为活跃
根据睿兽分析统计,2020-2023H1国内一级市场融资事件,12家机构投资企业为3家及以上,其中碧桂园创投为CVC投资。高瓴资本、经纬创投、红杉中国、险峰K2VC位列活跃机构榜四甲,投资企业数量为4家及以上。
基于以上分析,行业发展趋势如下:
叠加碳中和利好政策和绿色消费的兴起,未来5年是生物基材料技术攻坚和产业化规模应用的关键时期,随着底层技术突破,将迎来快速增长阶段。生物基材料将向原料利用多元化、生物转化体系高效化、产品高值多元化等方向发展,逐步实现石油基产品的部分替代。
信息来源:创业邦研究中心,生物基能源与材料